• ·
  • English
  • ·
  • 邮箱
  • ·
首 页 学会概况 学会党建 新闻资讯 学术会议 国际交流 期刊集群 奖励举荐 科学普及 会员服务
首页
  • 学会动态
  • 通知公告
  • 加入学会
  • 图片新闻
  • 中国物理学会成立九十周年
  • 科研进展
  • 科普天地
  • 学术会议

科研进展

NEWS
  • 3587
    石墨烯微加热芯片研究中取得进展
    原位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能够以超高的空间分辨率观察微观动态过程,而微机电系统(MEMS)则进一步将多种环境刺激高效集成到TEM样品中,二者的结合,使原位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29 Dec 2022
  • 3490
    光激发二维材料中的非平衡态电声耦合
    随着超快技术的发展,超快激光脉冲激发条件下的凝聚态物质的响应,即非平衡态涌现出来的新物理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
    27 Dec 2022
  • 3546
    磁性外尔半金属Co3Sn2S2中的高效电流调制磁性效应
    揭示了磁性外尔半金属在超低能耗自旋电子学器件的应用前景。
    26 Dec 2022
  • 3347
    首次实现读写对称的自旋存内计算器件
    基于电子自旋的磁随机存储器具有非易失性、超长耐久度、超快读写速度和超低功耗等优点,被视为是未来实现新型存储和计算的潜在技术之一。
    09 Dec 2022
  • 3287
    北京谱仪实验在超子辐射衰变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最新测量的跃迁几率较此前世界上各个实验平均值有5.6倍标准偏差的偏离。同时还首次确定了该衰变过程的不对称参数。
    28 Nov 2022
  • 3274
    揭示古老恒星钙丰度之谜
    解释了宇宙中已知最古老恒星(SMSS0313-6708)的钙丰度起源问题。
    08 Nov 2022
  • 3374
    致密双星系统的轨道偏心率“点亮”引力波“暗汽笛”
    2016年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宣布人类首次探测到引力波,标志着引力波多信使天文学进入蓬勃发展的全新时期。
    02 Nov 2022
  • 6316
    高性能金刚石量子器件制备上取得重要进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杜江峰、王亚等人在金刚石量子器件制备方向取得重要进展
    27 Sep 2022
  • 5610
    锦屏深地实验研究解决恒星中子源反应率分歧难题
    近日,中国、美国、日本和匈牙利等国家的科学家合作开展了恒星中子源反应13C(α,n)16O天体能区截面的直接测量工作,得到了该反应目前最精确的反应率数据。
    26 Sep 2022
  • 3798
    “原子乐高”量子模拟领域取得突破
    强关联体系中的巨大电子库伦相互作用能够诱导产生丰富奇异的量子多体物态,包括非常规超导、莫特绝缘体、维格纳晶体态、非费米液体、量子自旋液体等。
    15 Sep 2022
  • 3721
    高信息密度声角动量通信取得重要进展
    我校物理学院声学研究所、人工微结构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程建春和梁彬课题组在声角动量通信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07 Sep 2022
  • 3765
    原子尺度上极性斯格明子的拓扑相变过程
    近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量子材料科学中心、电子显微镜实验室高鹏教授课题组等利用原子分辨的原位扫描透射电子显微技术实现了对极性斯格明子在外电场下动力学演化与拓扑相变行为的观测
    06 Sep 2022
  • 3190
    胶体系统中实现熵致随机共振
    近日,《Physical Review Letters》以“Colloidal Stochastic Resonance in Confined Geometries”为题发表了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自然科学研究院张何朋课题组在随机共振方面的研究成果。
    06 Sep 2022
  • 3745
    在Cr单晶表面上实现自旋密度波的实空间观测
    近日,复旦大学物理系张童、封东来课题组利用低温自旋极化扫描隧道显微镜(STM),成功在Cr单晶表面上实现了自旋密度波(Spin Density Wave, SDW)的实空间观测。
    05 Sep 2022
  • 3250
    半磁性拓扑绝缘体中关于半量子化霍尔电导输运理论研究的新进展
    最近,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量子材料科学中心谢心澄课题组与合作者提出了一种基于半磁性拓扑绝缘体的半量子化霍尔电导的输运理论。
    02 Sep 2022
  • 4661
    新型二维原子晶体材料Si9C15的构筑
    碳元素与硅元素同属第四主族,其原子最外层有四个未配对电子,可形成四根共价键。
    24 Aug 2022
  • 5223
    FeSe超导体超快电子结构相变研究取得进展
    量子材料中的电子向列相(nematic phase),即电子态的旋转对称性破缺但仍然保持着平移对称性,这种奇异的电子态在铜氧化物、铁基等超导体及最近发现的笼目结构超导体中普遍存在。
    05 Jul 2022
  • 10002
    相对论碰撞动力学研究的反应显微成像谱仪建成
    近期,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原子物理中心在HIRFL分别建成了TR1实验终端和重离子冷却储存环CSRe内靶反应显微成像谱仪,具备开展高能和相对论能区高电荷态离子与原子分子碰撞动力学实验研究能力,实现了动力学碰撞实验平台从低能到相对论能区的跨越。
    04 Jul 2022
  • 10315
    广义强非线性拓扑不变量和反常边缘态的解析理论
    近日,北京理工大学物理学院姚裕贵教授、周迪研究员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题为 “Topological invariant and anomalous edge modes of strongly nonlinear systems” 的文章。
    30 Jun 2022
  • 4847
    基于超导多量子比特的格点规范理论量子模拟研究新进展
    近日,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中科院物理所量子计算云平台团队,完成了10超导量子比特格点规范理论量子模拟研究工作。
    29 Jun 2022
  • 5887
    多界面协同提升钠离子电池性能
    钠离子电池因资源丰富、成本低廉非常适合应用于短途电动车和大规模储能等领域。
    28 Jun 2022
  • 12204
    高效精确的第一性原理电子结构深度学习方法与程序
    第一性原理计算已被广泛应用于物理、材料、化学、生物相关的科学研究。
    24 Jun 2022
  • 11006
    核量子效应在界面超快电荷转移中的作用
    近日,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国际功能材料量子设计中心(ICQD),合肥国家实验室的赵瑾教授研究团队与王兵、谭世倞教授、以及北京大学李新征教授合作,发现固体-分子界面的超快电荷转移与质子的量子动力学有很强的耦合,揭示了电荷转移过程中核量子效应的重要作用。
    20 Jun 2022
  • 3876
    首度确认四度对称的各向异性磁电阻微观机制
    近日,同济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周仕明教授团队与北京师范大学物理学系高等量子研究中心袁喆教授课题组,通过理论和实验深度合作首次揭示了铁磁金属材料四度对称各向异性磁电阻微观机制,即在自旋轨道耦合作用下,费米面态密度受磁矩方向调制从而导致电子弛豫时间的各向异性。
    17 Jun 2022
  • 3948
    大面积、高度有序和可调控的“马约拉纳零能模‘格点阵列’”的实现
    马约拉纳零能模是凝聚态物理中的一类拓扑非平庸准粒子激发,因其服从非阿贝尔统计规律,被认为是构筑拓扑量子比特的基本单元。
    08 Jun 2022
  • 4974
    远程制备非高斯量子态方面取得进展
    作为量子通信、量子计算和量子精密测量等技术的重要资源,量子纠缠的相关研究一直是国际科技界激烈竞争的焦点。
    19 May 2022
  • 2626
    动力学推动的金属液-液相变
    非晶合金是“披着固体外衣”的金属液体。形成于金属液体的急速冷却过程,非晶合金通过玻璃化转变继承了金属液体的结构,在固态也能展现出液态的一些物性。
    28 Mar 2022
  • 2589
    过掺杂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中的反常隧道谱型
    自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发现三十多年来,对于其物性和机理的研究主要聚焦在最佳掺杂与欠掺杂区间,对高温超导“非常规性”的认识也多发端于此。
    24 Mar 2022
  • 2553
    无轨道密度泛函理论新进展
    日前,吉林大学物理学院马琰铭教授团队在无轨道密度泛函理论的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17 Mar 2022
  • 2534
    自旋超导态中非阿贝尔编织效应的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在自旋非零(通常由铁磁序引起)的激子(电子-空穴对)凝聚体中,由于激子内部的库伦吸引势起到了类似超导配对势的作用,因此该激子凝聚体可以通过其自旋与磁场梯度的耦合,产生出一系列与传统电荷超导相对应的效应。
    16 Mar 2022
  • 4174
    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中发现新奇磁阻振荡
    高温超导的机理一直是凝聚态物理领域悬而未决的重要问题。在铜氧化物体系中,高温超导是通过对莫特绝缘体掺杂而逐渐演化出来的。
    15 Mar 2022
  • 2399
    具有高度发光方向性的量子点材料
    近日,我院杜江峰院士、樊逢佳教授等人与多伦多大学Oleksandr Voznyy教授合作,在胶体量子点发光材料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14 Mar 2022
  • 4686
    高维量子计算芯片
    过去二三十年,以量子比特(quantum bit, qubit)为量子信息基本单元的量子技术取得了一系列里程碑式的科学进展
    08 Mar 2022
  • 4133
    原子尺度下实时观察量子材料中光诱导的维度变换
    22 Feb 2022
  • 2763
    用中子聆听蛋白质内部的“声音”
    蛋白质结构在现代微观表征技术下已无所遁形,但要理解其功能,科学家们须应对更高的挑战——研究它的动力学。
    18 Feb 2022
  • 5052
    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的拓扑保护机制的发现
    31 Dec 2021
  • 5247
    光量子计算芯片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极端光学创新研究团队”王剑威研究员和龚旗煌院士课题组与合作者在光量子计算芯片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30 Dec 2021
  • 5092
    单离子超分辨成像
    中国科技大学物理学院郭光灿院士团队在冷原子超分辨成像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27 Dec 2021
  • 4825
    高压技术新突破,合成极硬非晶碳
    北京时间2021年11月25日凌晨00时,吉林大学刘冰冰教授团队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上发表了题为“Ultrahard bulk amorphous carbon from collapsed fullerene”的新成果。
    25 Nov 2021
  • 5133
    量子材料光诱导新奇物理效应综述
    在二维材料和拓扑材料等量子材料的研究中,光和物质的相互作用起着重要的作用。
    10 Nov 2021
  • 4945
    室温红外探测与仿生动目标探测研究取得进展
    上海技物所胡伟达研究员与复旦大学周鹏教授合作在范德华尔斯异质结室温红外探测与仿生动目标探测领域中取得了进展。
    10 Nov 2021
  • 11513
    成果丨我国深地核天体物理研究进入新阶段
    近日,依托中国锦屏深地核天体物理实验(JUNA)装置,基金委重大项目JUNA合作组对关键核天体反应19F(p,αg)16O进行了反应截面的直接测量,将测量范围推进到世界最低能区,覆盖了天体物理感兴趣的伽莫夫能区。
    08 Oct 2021
  • 12440
    徐国盛课题组提出新的准轴对称永磁体仿星器磁体设计策略
    近期,合肥研究院等离子体所徐国盛研究员课题组在准轴对称永磁体仿星器设计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发展了可高精度产生仿星器所需极向磁场的永磁体方案
    24 Sep 2021
  • 11208
    量子材料科学中心高鹏课题组利用低剂量原子成像方法揭示杂化钙钛矿(CH3NH3PbI3)的结构与分解路径
    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材料因优异的光伏性能备受关注;研究其原子结构,有助于理解其光伏性能、由结构不稳定性所导致的器件失效机理。
    24 Sep 2021
  • 10954
    半导体光解水的微观动力学机制
    最近,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SF10课题组的孟胜研究员、张萃副研究员、王恩哥院士等在Nano Letters上以封面论文的形式发表了关于石墨相氮化碳光解水的非绝热动力学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
    16 Sep 2021
  • 10833
    赖耘、彭茹雯、王牧合作团队基于无序翻转的光学超构表面同时实现了漫反射和透射清晰成像
    近日,南京大学物理学院赖耘教授、彭茹雯教授和王牧教授合作团队,首次利用了光学互易原理与空间反演实现了一种无序翻转超构表面(random-flip metasurfaces),成功地将看似互相矛盾的漫反射与透射清晰成像的功能完美融合
    11 Sep 2021
  • 11595
    张定/薛其坤团队在超导调控与奇异量子态研究中取得进展
    在众多量子材料中,电荷可能通过不同方式来达到最低能态,比如进行配对—从而表现出超导电性,或者周期性的聚集在空间中特定位置—从而呈现出电荷序或电荷密度波。
    10 Sep 2021
  • 11880
    南科大卢海舟团队连续在《自然》子刊发表研究成果
    近日,南方科技大学物理系、量子科学与工程研究院教授卢海舟团队连续在《自然》子刊发表了关于“非线性霍尔效应”的两篇新论文。
    10 Sep 2021
  • 11292
    微尺度“风吹麦浪”来了
    站在乡野村边,一阵微风拂过,金黄色的麦子有节律的摆动起来,此起彼伏。
    12 Aug 2021
  • 18042
    Nature Nanotechnology:我院缪峰团队提出迄今最高并行度的神经形态计算方案
    《科学》杂志在今年4月份提出了125个最具挑战性的前沿科学问题,其中信息科学领域的首个问题便是:计算机处理速度是否有上限?
    09 Jul 2021
  • 13867
    铌酸锂光子芯片上实现外尔点的旋转
    近日,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刘辉教授和祝世宁教授课题组与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肖孟教授合作,在基于铌酸锂光学芯片的拓扑光子学上取得重要进展,首次实现了在合成参数空间里对外尔晶体的任意旋转,并且观测到了在两个相互旋转的外尔晶体之间的拓扑界面态。
    06 Jul 2021
  • 14865
    闻海虎、杨欢教授团队观察到磁通束缚态量子振荡行为
    在第Ⅱ类超导体中,当外加磁场超过下临界场时,磁场会以量子化的磁通形式进入到超导体内部。磁通芯子中是正常态,而周围是超导态。
    29 Jun 2021
  • 21862
    格点模拟电弱一阶相变 — 原初磁场和引力波的产生
    随着2012年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希格斯粒子的发现,粒子物理标准模型被证明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描述物质微观结构和相互作用的模型。
    28 Jun 2021
  • 16928
    上海交大金贤敏团队实现室温量子存储器嵌入的时间能量纠缠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金贤敏团队首次在实验上实现了室温宽带量子存储器嵌入的时间能量纠缠
    23 Jun 2021
  • 17224
    陈仙辉院士超导研究团队在笼目结构超导体的高压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物理系和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陈仙辉超导研究团队近日在笼目结构超导材料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研究团队在层状笼目结构超导体CsV3Sb5中发现了非寻常的电荷密度波(CDW)与超导的竞争关系,为理解新奇的CDW和超导态提供了关键性的实验证据。
    18 Jun 2021
  • 14819
    马文君、颜学庆在强激光驱动的超重离子加速及诊断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马文君研究员、颜学庆教授与韩国基础科学研究院 Il Woo Choi研究员、Chang Hee Nam教授等合作,在强激光驱动的超重离子加速及诊断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08 Jun 2021
  • 10138
    细菌集群运动的涌现动力学
    生物体在高密度下会发生集群运动,这与单个生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很大不同,这种运动在局域发生对称性破缺,并在比个体大几个数量级的尺度上具有长程关联,也对所在体系的物理性质产生巨大改变。
    03 Jun 2021
  • 12002
    周树云研究组及合作者实现石墨烯的手征对称性破缺
    21 May 2021
  • 28660
    南科大学者在自动调控电致变色智能窗领域取得研究新进展
    南方科技大学电子与电气工程系副教授刘言军、前沿与交叉科学研究院研究副教授苏峰育和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田颜清课题组合作,在自动调控电致变色智能窗领域取得了研究新进展
    29 Mar 2021
  • 28076
    近邻超导中具有耗散的Floquet Majorana模
    Majorana模由于其独特的统计性质成为当前凝聚态物理研究的一大热点。在传统凝聚态体系中,Majorana模是一个零能模,这是因为在超导体中,只有零能时,体系具有粒子-空穴的对称性。
    24 Mar 2021
  • 35548
    中国科大研发新型量子比特读出方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杜江峰、王亚等人在高保真度量子比特读出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提出了不同于传统思路的新型自旋电荷转化方法,将“脆弱”的自旋量子态信息转移到“皮实”的电荷状态上,从而实现更高保真度的量子比特读出。
    19 Mar 2021
  • 28481
    物理系在氢离子调控石墨烯场效应管方面取得进展
    石墨烯具有高电子迁移率、高稳定性、高透光性以及柔性的特点,在下一代电子学技术的发展中备受关注。
    16 Mar 2021
  • 29831
    高原宁领衔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联合研究团队主导在LHCb实验发现两个新型四夸克态
    2021年3月3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Nuclear Research, CERN)大型强子对撞机(Large Hadron Collider, LHC)上底夸克探测器(Large Hadron Collider beauty, LHCb)实验组宣布,观测到两个含有全新夸克组分(cc[bar]us[bar])的四夸克态Zcs(4000)和Zcs(4220),以及两个新的含有cc[bar]ss[bar]的四夸克态X(4685)和X(4630)。
    07 Mar 2021
  • 34147
    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实验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自由电子激光团队在外种子自由电子激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理论提出了一种相干能量调制的自放大机制,并且基于上海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SXFEL),完成了实验验证。
    26 Feb 2021
  • 20238
    李世燕课题组在金属自旋液体候选材料Pr2Ir2O7中发现巨大的各向同性磁热导
    近日,我系/应用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李世燕教授课题组与华中科技大学田召明副教授合作,利用极低温热输运手段首次系统研究了处在量子临界点上的金属自旋液体候选材料Pr2Ir2O7中的电子和磁激发性质,发现了巨大的各向同性磁热导。
    23 Feb 2021
  • 11848
    物理与天文学院陈黎明团队首次实现中子鬼成像
    中子成像利用中子的高穿透性和对轻元素灵敏等特性在无损检测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意义。随着中国散裂中子源、中国先进研究堆等大科学装置的建成,中子成像有望在我国众多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发挥重要的作用。
    29 Dec 2020
  • 10974
    高密区核对称能的实验研究取得新进展
    2017年,双中子星并合事件GW170817的发现,重燃了人们对高密度区核对称能密度依赖行为的关注。地面的加速器实验室可以用中高能重离子碰撞这一手段,来模拟双中子星并合事件,提取核物质状态方程,尽管这两种过程的空间尺度相差18个数量级。
    24 Dec 2020
  • 9900
    李传锋、柳必恒研究组实现高效的高维量子隐形传态
    中国科技大学物理学院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高维量子通信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李传锋、柳必恒研究组利用六光子系统实验实现了高效的高维量子隐形传态。该成果2020年12月2日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
    18 Dec 2020
  • 10116
    单原胞层强磁性钴氧化物超薄膜的实现
    大面积且适宜与硅基半导体材料兼容的强磁性超薄量子功能材料对开发下一代纳米甚至亚纳米尺寸、高性能自旋电子器件尤为重要。
    16 Dec 2020
  • 10529
    刘运全/龚旗煌团队在强激光光子的自旋轨道相互作用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微观粒子的自旋角动量和轨道角动量是描述粒子复杂动力学行为中最基本的两个物理量,这两个角动量之间的耦合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之中。
    10 Nov 2020
  • 24759
    王新强、沈波、葛惟昆等在氮化物基单光子源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单光子源是实现未来光量子技术(包括光量子计算、量子秘钥分配等)的一种必要光源。迄今为止,已有多种结构和材料体系被用于实现高品质的单光子源。
    14 Sep 2020
  • 23844
    清华大学物理系在高温量子反常霍尔绝缘体的研究中取得进展
    物理系徐勇、段文晖课题组理论预言可在高温下实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候选材料―锂修饰的铁基超导材料,工作以“High-temperature quantum anomalous Hall insulators in lithium-decorated iron-based superconductor materials”为题,于8月20日在线发表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上。
    14 Sep 2020
  • 23265
    中子衍射研究磁结构调控的晶格畸变和负热膨胀以及压力增强的磁热与压热效应
    现代精密制造业(如:集成电路板、光栅、高精度光学透镜等)迫切需要具有特定精确膨胀系数甚至零膨胀的材料,因此作为热补偿的负热膨胀(NTE)材料受到广泛关注。
    07 Sep 2020
  • 22797
    HL-LHC CCT超导磁体项目成功完成低温测试
    近日,近代物理所磁铁技术室科研人员利用TCF10低温站及自建的超导磁体低温测试平台对CERN亮度升级项目(HL-LHC),斜螺线管型(CCT)双孔径超导磁体进行了测试。
    03 Sep 2020
  • 22591
    郭光灿院士团队首次实验验证量子信道容量的不可加性
    我院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信道容量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李传锋、唐建顺等人与牛津大学Raj Patel资深研究员合作,首次设计并实验实现了一种特殊的“退相并擦除”(dephrasure)量子信道,并在该量子信道中验证了量子相干信息的不可加性。
    01 Sep 2020
  • 23963
    刘雄军组和合作者发表三维手性拓扑绝缘体的量子模拟
    最近北京大学量子材料中心刘雄军组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杜江峰及王亚组利用量子淬火动力学模拟了凝聚态体系中难以实现的三维手性拓扑绝缘体,并第一次对体内和表面的拓扑物理进行了全面的量子模拟研究。
    14 Aug 2020
  • 24200
    谢心澄研究组及合作者关于外尔半金属中三维量子霍尔效应及其边缘态物理图像的研究
    自从1980年von Klitzing在二维电子气体系中发现量子霍尔效应以来,就有理论工作讨论如何在三维体系中实现霍尔电导的量子化。在三维体系中,电子在垂直于磁场的方向形成朗道能级,在沿着磁场的方向有连续的色散。
    14 Aug 2020
  • 23793
    原位电镜技术实现极性拓扑结构相变的原子尺度表征与调控
    近些年来先后在理论和实验上发现了铁电材料中可以形成尺寸低至几个纳米的极性拓扑结构,如通量闭合畴、涡旋畴和斯格明子等,由于极性拓扑畴结构具有拓扑保护性,而且尺寸小,引起了探索新一代非易失性超高密度信息存储器件的兴趣。
    14 Aug 2020
  • 24894
    Water-in-salt电解液“界面限域”抑制电极材料溶解机制
    在传统液态二次电池中,很多电极材料如过渡金属锰氧化物、硫电极、有机电极等在液体电解液中存在严重溶解现象,从而造成电极材料活性物质损失,容量衰减和寿命短等问题。
    14 Aug 2020
  • 22492
    物理系在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铜氧面电子结构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的微观机理是三十余年来凝聚态物理学中的重大科学难题之一。通常,人们认为铜氧化物高温超导电性源于对反铁磁莫特绝缘基态的化学掺杂。
    12 Aug 2020
  • 22259
    理论物理所在缩并任意张量网络研究中取得进展
    张量网络在物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量子物理中,张量网络可以作为高效的变分波函数拟设;在统计物理中,配分函数可以转换成张量网络的缩并进而利用重整化群和低秩近似方法来进行有效的计算;
    11 Aug 2020
  • 22107
    我院郭光灿院士团队首次实验验证量子信道容量的不可加性
    我院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信道容量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李传锋、唐建顺等人与牛津大学Raj Patel资深研究员合作,首次设计并实验实现了一种特殊的“退相并擦除”(dephrasure)量子信道,并在该量子信道中验证了量子相干信息的不可加性。
    11 Aug 2020
  • 22323
    应力调控拓扑半金属到拓扑绝缘体的相变
    近日贾金锋教授团队与香港科技大学刘军伟教授研究组合作在二维拓扑绝缘体的应力调控方面取得突破。成果以“Strain tunable semimetal-topological insulator transition in monolayer 1T’-WTe2”为题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发表。
    07 Aug 2020
显示更多

通知公告更多 +

Announcements
08 Mar
通知
中国物理学会-华为MindSpore Quantum学术奖励基金申请指南
07 Mar
通知
第七届全国热传导研讨会(WTT 2023) 第一轮通知
03 Mar
通知
中国物理学会第三期"蒲公英计划基地学校"申报通知
28 Dec
通知
中国物理学会谢希德物理奖延长推荐截止日期的通知

更多 +图片新闻

PICTURE
中国物理学会
Chinese Physical Society
官方微信 官方网站 学会期刊网
联系我们

通信地址:北京市603邮政信箱(100190)
电话/传真:010-82649019
Email:cps@iphy.ac.cn

京ICP备05002789-4号

友情链接
  • 地方物理学会
    • 河南省物理学会
    • 吉林省物理学会
    • 江西省物理学会
    • 山东省物理学会
    • 山西省物理学会
    • 陕西省物理学会
    • 四川省物理学会
  • 国际友好学会
    • 美国物理学会
    • 英国物理学会
    • 德国物理学会
    • 日本物理学会
    • 韩国物理学会
    • 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联合会
    • 亚太物理学会协会
  • 推荐相关链接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
    • 中国物理学会期刊网
    • 中国物理学会女物理工作者委员

技术支持:顶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