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NEWS-
1245
-
1543
-
1480
-
1480自1986年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发现以来,理解高温超导机理和进一步提高超导转变温度一直是凝聚态物理研究中的核心问题。20 Sep 2023
-
1395
-
1429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量子材料科学中心彭莹莹课题组运用先进的共振X射线散射谱学技术,在铜基超导La2-xSrxCuO4超导区域外过掺杂区发现电荷有序相——“电荷晶体”,打破了该区域通常被认为是空间均匀的费米液体的图像,给高温超导机理研究带来了新的思路。15 Sep 2023
-
1418
-
1384单层过渡金属二硫族化合物(TMDCs)中激子态的超快动力学与其光学和电子特性密切相关,并且显著影响TMDCs超快光电子器件的性能。13 Sep 2023
-
1439
-
1134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杜江峰院士团队利用金刚石中氮-空位色心作为固态自旋量子传感器,在微观尺度对于一系列新奇自旋相互作用展开实验搜寻并给出新的实验限定。02 Sep 2023
-
1074
-
3153作为一种宏观量子物态,超导体具备零电阻和完全抗磁性等独特的物理特性,在医疗、信息、交通、能源、量子科技等众多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百余年来受到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28 Jun 2023
-
3156
-
3111
-
3239
-
3002近日,南方科技大学物理系、量子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副教授刘畅课题组与南方科技大学物理系副教授赵悦、刘奇航课题组合作,在阻塞原子绝缘体电子结构研究中取得进展08 Jun 2023
-
3131
-
3058
-
3125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量子材料科学中心徐莉梅教授与北京师范大学系统科学学院武振伟副教授、法国蒙彼利埃大学Walter Kob教授和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汪卫华院士等合作,在无序玻璃物质中的拓扑缺陷与材料塑性关联的研究上取得进展。31 May 2023
-
3113近日,清华大学物理系徐勇、段文晖研究组开发了一全新的普适框架,利用三维欧几里得群(E(3)群)下协变的神经网络预测微观原子结构对应的密度泛函理论(DFT)哈密顿量,可极大地加速第一性原理电子结构计算。30 May 2023
-
2125近日,复旦大学物理学系、应用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微纳电子器件与量子计算机研究院沈健/殷立峰课题组与芯片与系统前沿技术研究院刘琦课题组合作,实现了基于人工自旋冰磁电阻效应的神经形态计算。17 May 2023
-
4396
-
4369自然界中常见的降雪大多都是水分子在灰尘矿物质等表面的凝聚生长,是最普遍的晶体生长现象,相应气固、液固相变物理/化学过程对应的物理机制被视为经典相变理论的原型模板。29 Mar 2023
-
4302北京时间3月29日凌晨2点,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简称高能所)与全球40余家科研机构联合发布对迄今最亮伽马射线暴(简称伽马暴)GRB 221009A的研究成果。28 Mar 2023
-
4185
-
4392
-
4998近期,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钱冬教授课题组与向导教授课题组合作,利用激光脉冲沉积系统(PLD)制备出了大面积自站立强关联相变材料VO2薄膜,并利用在基金委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资助下自主研制的兆伏特超快电子衍射系统(MeV-UED),揭示了飞秒尺度下VO2的光激发超快相变过程。09 Mar 2023
-
4340欧洲核子中心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的ATLAS实验组近期于Nature Physics杂志上在线发表了关于首次观测到稀有ZZ双玻色子散射过程的论文[1]24 Feb 2023
-
4882
-
8062原位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能够以超高的空间分辨率观察微观动态过程,而微机电系统(MEMS)则进一步将多种环境刺激高效集成到TEM样品中,二者的结合,使原位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9 Dec 2022
-
8219
-
7317
-
6720
-
6639
-
7823
-
7847
-
10835
-
8662近日,中国、美国、日本和匈牙利等国家的科学家合作开展了恒星中子源反应13C(α,n)16O天体能区截面的直接测量工作,得到了该反应目前最精确的反应率数据。26 Sep 2022
-
7072
-
7125
-
7086近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量子材料科学中心、电子显微镜实验室高鹏教授课题组等利用原子分辨的原位扫描透射电子显微技术实现了对极性斯格明子在外电场下动力学演化与拓扑相变行为的观测06 Sep 2022
-
4904近日,《Physical Review Letters》以“Colloidal Stochastic Resonance in Confined Geometries”为题发表了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自然科学研究院张何朋课题组在随机共振方面的研究成果。06 Sep 2022
-
7262近日,复旦大学物理系张童、封东来课题组利用低温自旋极化扫描隧道显微镜(STM),成功在Cr单晶表面上实现了自旋密度波(Spin Density Wave, SDW)的实空间观测。05 Sep 2022
-
5011最近,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量子材料科学中心谢心澄课题组与合作者提出了一种基于半磁性拓扑绝缘体的半量子化霍尔电导的输运理论。02 Sep 2022
-
9126
-
8421量子材料中的电子向列相(nematic phase),即电子态的旋转对称性破缺但仍然保持着平移对称性,这种奇异的电子态在铜氧化物、铁基等超导体及最近发现的笼目结构超导体中普遍存在。05 Jul 2022
-
13164近期,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原子物理中心在HIRFL分别建成了TR1实验终端和重离子冷却储存环CSRe内靶反应显微成像谱仪,具备开展高能和相对论能区高电荷态离子与原子分子碰撞动力学实验研究能力,实现了动力学碰撞实验平台从低能到相对论能区的跨越。04 Jul 2022
-
13515近日,北京理工大学物理学院姚裕贵教授、周迪研究员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题为 “Topological invariant and anomalous edge modes of strongly nonlinear systems” 的文章。30 Jun 2022
-
8073
-
9443
-
16478
-
15264近日,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国际功能材料量子设计中心(ICQD),合肥国家实验室的赵瑾教授研究团队与王兵、谭世倞教授、以及北京大学李新征教授合作,发现固体-分子界面的超快电荷转移与质子的量子动力学有很强的耦合,揭示了电荷转移过程中核量子效应的重要作用。20 Jun 2022
-
7098近日,同济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周仕明教授团队与北京师范大学物理学系高等量子研究中心袁喆教授课题组,通过理论和实验深度合作首次揭示了铁磁金属材料四度对称各向异性磁电阻微观机制,即在自旋轨道耦合作用下,费米面态密度受磁矩方向调制从而导致电子弛豫时间的各向异性。17 Jun 2022
-
7093马约拉纳零能模是凝聚态物理中的一类拓扑非平庸准粒子激发,因其服从非阿贝尔统计规律,被认为是构筑拓扑量子比特的基本单元。08 Jun 2022
-
9416
-
4376
-
4370
-
4539
-
4382在自旋非零(通常由铁磁序引起)的激子(电子-空穴对)凝聚体中,由于激子内部的库伦吸引势起到了类似超导配对势的作用,因此该激子凝聚体可以通过其自旋与磁场梯度的耦合,产生出一系列与传统电荷超导相对应的效应。16 Mar 2022
-
7039
-
4124
-
7654
-
6922
-
4926
-
6799
-
7060
-
6872
-
6631北京时间2021年11月25日凌晨00时,吉林大学刘冰冰教授团队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上发表了题为“Ultrahard bulk amorphous carbon from collapsed fullerene”的新成果。25 Nov 2021
-
7051
-
6589
-
13349近日,依托中国锦屏深地核天体物理实验(JUNA)装置,基金委重大项目JUNA合作组对关键核天体反应19F(p,αg)16O进行了反应截面的直接测量,将测量范围推进到世界最低能区,覆盖了天体物理感兴趣的伽莫夫能区。08 Oct 2021
-
14330近期,合肥研究院等离子体所徐国盛研究员课题组在准轴对称永磁体仿星器设计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发展了可高精度产生仿星器所需极向磁场的永磁体方案24 Sep 2021
-
13148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材料因优异的光伏性能备受关注;研究其原子结构,有助于理解其光伏性能、由结构不稳定性所导致的器件失效机理。24 Sep 2021
-
12949最近,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SF10课题组的孟胜研究员、张萃副研究员、王恩哥院士等在Nano Letters上以封面论文的形式发表了关于石墨相氮化碳光解水的非绝热动力学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16 Sep 2021
-
12728近日,南京大学物理学院赖耘教授、彭茹雯教授和王牧教授合作团队,首次利用了光学互易原理与空间反演实现了一种无序翻转超构表面(random-flip metasurfaces),成功地将看似互相矛盾的漫反射与透射清晰成像的功能完美融合11 Sep 2021
-
13414在众多量子材料中,电荷可能通过不同方式来达到最低能态,比如进行配对—从而表现出超导电性,或者周期性的聚集在空间中特定位置—从而呈现出电荷序或电荷密度波。10 Sep 2021
-
13824
-
13053
-
19867《科学》杂志在今年4月份提出了125个最具挑战性的前沿科学问题,其中信息科学领域的首个问题便是:计算机处理速度是否有上限?09 Jul 2021
-
15753近日,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刘辉教授和祝世宁教授课题组与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肖孟教授合作,在基于铌酸锂光学芯片的拓扑光子学上取得重要进展,首次实现了在合成参数空间里对外尔晶体的任意旋转,并且观测到了在两个相互旋转的外尔晶体之间的拓扑界面态。06 Jul 2021
-
16813
-
24514随着2012年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希格斯粒子的发现,粒子物理标准模型被证明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描述物质微观结构和相互作用的模型。28 Jun 2021
-
18702
-
19275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物理系和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陈仙辉超导研究团队近日在笼目结构超导材料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研究团队在层状笼目结构超导体CsV3Sb5中发现了非寻常的电荷密度波(CDW)与超导的竞争关系,为理解新奇的CDW和超导态提供了关键性的实验证据。18 Jun 2021
-
17344近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马文君研究员、颜学庆教授与韩国基础科学研究院 Il Woo Choi研究员、Chang Hee Nam教授等合作,在强激光驱动的超重离子加速及诊断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08 Jun 2021
-
11867生物体在高密度下会发生集群运动,这与单个生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很大不同,这种运动在局域发生对称性破缺,并在比个体大几个数量级的尺度上具有长程关联,也对所在体系的物理性质产生巨大改变。03 Jun 2021
-
14671
-
32324南方科技大学电子与电气工程系副教授刘言军、前沿与交叉科学研究院研究副教授苏峰育和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田颜清课题组合作,在自动调控电致变色智能窗领域取得了研究新进展29 Mar 2021
-
31686Majorana模由于其独特的统计性质成为当前凝聚态物理研究的一大热点。在传统凝聚态体系中,Majorana模是一个零能模,这是因为在超导体中,只有零能时,体系具有粒子-空穴的对称性。24 Mar 2021
-
39708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杜江峰、王亚等人在高保真度量子比特读出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提出了不同于传统思路的新型自旋电荷转化方法,将“脆弱”的自旋量子态信息转移到“皮实”的电荷状态上,从而实现更高保真度的量子比特读出。19 Mar 2021
-
32351
-
340022021年3月3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Nuclear Research, CERN)大型强子对撞机(Large Hadron Collider, LHC)上底夸克探测器(Large Hadron Collider beauty, LHCb)实验组宣布,观测到两个含有全新夸克组分(cc[bar]us[bar])的四夸克态Zcs(4000)和Zcs(4220),以及两个新的含有cc[bar]ss[bar]的四夸克态X(4685)和X(4630)。07 Mar 2021
-
38340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自由电子激光团队在外种子自由电子激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理论提出了一种相干能量调制的自放大机制,并且基于上海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SXFEL),完成了实验验证。26 Feb 2021
-
23814近日,我系/应用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李世燕教授课题组与华中科技大学田召明副教授合作,利用极低温热输运手段首次系统研究了处在量子临界点上的金属自旋液体候选材料Pr2Ir2O7中的电子和磁激发性质,发现了巨大的各向同性磁热导。23 Feb 2021
-
13805中子成像利用中子的高穿透性和对轻元素灵敏等特性在无损检测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意义。随着中国散裂中子源、中国先进研究堆等大科学装置的建成,中子成像有望在我国众多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发挥重要的作用。29 Dec 2020
-
127282017年,双中子星并合事件GW170817的发现,重燃了人们对高密度区核对称能密度依赖行为的关注。地面的加速器实验室可以用中高能重离子碰撞这一手段,来模拟双中子星并合事件,提取核物质状态方程,尽管这两种过程的空间尺度相差18个数量级。24 Dec 2020
-
11643中国科技大学物理学院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高维量子通信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李传锋、柳必恒研究组利用六光子系统实验实现了高效的高维量子隐形传态。该成果2020年12月2日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18 Dec 2020
-
11951
-
12574微观粒子的自旋角动量和轨道角动量是描述粒子复杂动力学行为中最基本的两个物理量,这两个角动量之间的耦合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之中。10 Nov 2020
-
28384单光子源是实现未来光量子技术(包括光量子计算、量子秘钥分配等)的一种必要光源。迄今为止,已有多种结构和材料体系被用于实现高品质的单光子源。14 Sep 2020
-
27380物理系徐勇、段文晖课题组理论预言可在高温下实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候选材料―锂修饰的铁基超导材料,工作以“High-temperature quantum anomalous Hall insulators in lithium-decorated iron-based superconductor materials”为题,于8月20日在线发表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上。14 Sep 2020
-
26560现代精密制造业(如:集成电路板、光栅、高精度光学透镜等)迫切需要具有特定精确膨胀系数甚至零膨胀的材料,因此作为热补偿的负热膨胀(NTE)材料受到广泛关注。07 Sep 2020
-
26007近日,近代物理所磁铁技术室科研人员利用TCF10低温站及自建的超导磁体低温测试平台对CERN亮度升级项目(HL-LHC),斜螺线管型(CCT)双孔径超导磁体进行了测试。03 Sep 2020
-
25699我院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信道容量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李传锋、唐建顺等人与牛津大学Raj Patel资深研究员合作,首次设计并实验实现了一种特殊的“退相并擦除”(dephrasure)量子信道,并在该量子信道中验证了量子相干信息的不可加性。01 Sep 2020
-
27126最近北京大学量子材料中心刘雄军组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杜江峰及王亚组利用量子淬火动力学模拟了凝聚态体系中难以实现的三维手性拓扑绝缘体,并第一次对体内和表面的拓扑物理进行了全面的量子模拟研究。14 Aug 2020
-
27449自从1980年von Klitzing在二维电子气体系中发现量子霍尔效应以来,就有理论工作讨论如何在三维体系中实现霍尔电导的量子化。在三维体系中,电子在垂直于磁场的方向形成朗道能级,在沿着磁场的方向有连续的色散。14 Aug 2020
-
27032近些年来先后在理论和实验上发现了铁电材料中可以形成尺寸低至几个纳米的极性拓扑结构,如通量闭合畴、涡旋畴和斯格明子等,由于极性拓扑畴结构具有拓扑保护性,而且尺寸小,引起了探索新一代非易失性超高密度信息存储器件的兴趣。14 Aug 2020
-
28177在传统液态二次电池中,很多电极材料如过渡金属锰氧化物、硫电极、有机电极等在液体电解液中存在严重溶解现象,从而造成电极材料活性物质损失,容量衰减和寿命短等问题。14 Aug 2020
-
25651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的微观机理是三十余年来凝聚态物理学中的重大科学难题之一。通常,人们认为铜氧化物高温超导电性源于对反铁磁莫特绝缘基态的化学掺杂。12 Aug 2020
-
25455张量网络在物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量子物理中,张量网络可以作为高效的变分波函数拟设;在统计物理中,配分函数可以转换成张量网络的缩并进而利用重整化群和低秩近似方法来进行有效的计算;11 Aug 2020
-
25224我院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信道容量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李传锋、唐建顺等人与牛津大学Raj Patel资深研究员合作,首次设计并实验实现了一种特殊的“退相并擦除”(dephrasure)量子信道,并在该量子信道中验证了量子相干信息的不可加性。11 Aug 2020
-
25698近日贾金锋教授团队与香港科技大学刘军伟教授研究组合作在二维拓扑绝缘体的应力调控方面取得突破。成果以“Strain tunable semimetal-topological insulator transition in monolayer 1T’-WTe2”为题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发表。07 Aug 2020
显示更多
通知公告更多 +
Announcements
08
Oct
公示
14
Sep
决定
07
Sep
通知
21
Aug
通知